影片以极简主义风格讲述一个欧洲公路故事,注现代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,以及人们真正的生存需要。构图优美而冷感,节奏缓慢,结尾避免流俗而采用半开放。该片胜在角色的发展,包括陌生男子由高尚向世俗的转变,女孩由幼稚到成长的转变,母亲复杂心理以及两个孩子间若即若离的感情。蒙特利尔电影节提名。
有没有德国的新电影运动的影子?对生存对情感内心的写照,极力抨击了虚幻的生活臆想的理想,但是这样的极简主义说明的生存,心灵这些问题我看不出在哪里啊我只看到了外遇,不称职和毫无意义的公路之旅
悬赏后半段真似败笔三星半
想讲点微妙的东西但又少了一些新意和特别之处
不称职的后母-两个孩子的旅程-无意的绑架。
画面要淡出鸟来了,莫名跟拉斯有点像。前半部分焦虑感不错,后面有点傻逼掉。
熊孩子
+看的的第三位柏林学派导演,也算是霍奇豪斯勒的代表作了,但会比夏娜莱克和佩措尔德弱了些,描写人的空虚和人的成长,社会的冰冷与人之间的隔阂,配上一种奇怪的音乐感觉有点恐怖片的样子;不过这几位柏林学派的导演对整部片子整体的景色,色调的把握都很好,也算是柏林学派的特点了,这也是我喜欢的一部分原因,看起来很舒适。
电影镜头真是美爆了,色泽、构图都相当令人满意,克制冷静充满诗意。探寻内里,讲人心异化,家庭重组下的中年危机,以及善恶交替的人性转变,言语的障碍,关系的紧张,微妙感顿生。结尾用一长镜头到底,纵深向着地平线,仿佛真是通往目的地,殊不知却可能成另一次迷途之旅,结尾这般感觉很[雾中风景]。
看过不多的德国以及奥地利电影都是这种美学风格,这种极简克制的冷处理就像包豪斯一样,有点腻了,况且这部也不怎么好看,熊孩子与人渣们的日常或是消失的熊孩子。
好了好了,大家都很空虚很缺爱,知道了啦!这个cinematography和质感也太牛逼了,配了个什么破烂无聊剧本。
学生气很浓。将家庭戏和公路片结合很巧妙。探讨当下德国家庭的无助、纠结与冷漠,每个人都有错。胶片美。
非典型公路片,极简主义风格,摄影构图极美。大段的留白,半开放的结尾。柏林学派的代表作之一,美中不足的是配乐太诡异了。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女主从motel出来后在沿途的公路上,疾驰而过的树影和与其脸部的特写交叉的蒙太奇,还有最后一个镜头,两个小孩被波兰大叔放归后背影消失在公路与天边的交际处,意蕴悠长。想起来我曾经diy了一个手机壳,用的就是这片的海报。
以冷眼捕捉的角色的心理变化相当摄人。结局中,事件的面貌回到了最初,但人物的精神世界却无可逆转地留下了变迁的痕迹。镜头很少流露感情,但其冰冷无机反而引出了焦虑,音乐(虽然确实扎眼了点)进一步加深了不安感。演员的选择比较有趣,比如饰演继母的Engel,其瘦削的外形本身就显出神经质。
极简冷静,画面构图别致。结尾好,音乐诡异。(女孩很像NicholasHoult小时候)
熊孩子自作自受
你柏林学派真可爱!这位抖s导演吊打观众真爽哇!
78/100循环的路途,德国与波兰。迷失在现代性的红色沙漠之中,在路上谁能不发疯呢。
无字幕同声传译版……他们怎么连做爱都那么痛苦
音乐其实不是很配,飞絮的段落有点像《荒凉幻境》